標頭背景圖:南大紅樓、鐘樓線稿

南大報導

南大報導是臺南大學師生共同園地,歡迎本校師生踴躍投稿

南大原資中心舉辦職涯分講座與小米甜甜圈手作

南大原資中心舉辦職涯分講座與小米甜甜圈手作
歷史新聞
本校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執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職涯輔導計畫,於10月18日辦理「『找回料理的初衷』餐桌上的傳統文化─職涯分享與小米甜甜圈手作」活動,邀請屏東小農餐桌有限公司創辦人Muni Azupungan,透過創業歷程的分享,並帶領同學體驗製作小米甜甜圈,讓同學認識排灣族飲食文化。

「kakanan nua qemuma-quma」排灣語,是指田裡的吃飯地方,Muni Azupungan講師創立的小農餐桌即以此命名。講師提及最初的創業動機是發覺所在乎的事情、價值以及人的情感正在消失,便在部落中的簡陋工寮發起自己的「志業」,分享傳統文化。而著手行動後愈是發現傳統農食消失的不只是味道,更是知識、價值與文化,例如傳統作物的生產知識系統、勞動互助與傳統農工藝美學等,所以希望藉由「小農餐桌」以排灣傳統雜糧為核心,不斷嘗試使用部落小農提供的作物,進行料理多元創作,盼用料理守護山村保種人,用食農互相串連城鄉照顧,為原住民農食傳承盡一份心力。

參與同學表示:「輕鬆的聽完講座,卻深刻上了一課,講師每每所提及的「消失」都令我反思自己缺乏對原民農食的認同和認知。而講座中,印象深刻的是講師們所建構的志業,其中的核心思想—互助,我認為所謂的互助,是個循環式且永續的互助,無論小至親朋好友、部落之間,抑或大至教育團體、地方組織或消費者等,而我認為互助一詞也不單單僅是互相幫助,其中隱含的是文化和概念的傳授,具備集體、共好、團結的涵義,希望大家都能實踐講師所傳遞的互助精神,讓臺灣美好的多元文化可以永續傳承。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