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校長暢談南大未來發展
本校自八月一日改制為大學後,全校師生期盼了解臺南大學未來發展,另外配合「南大報導」電子報第一期的出刊,出版組同仁於九月三十日下午特別拜訪黃校長,在一個半小時訪談中,黃校長暢談南大未來應努力的方向,期盼各所系加速調整轉型,強化學術研究,推動國際交流與產學合作,提昇南大競爭力,由教學型大學轉變為教學與研究並重的大學,在訪談過程中,深切感受到校長宏觀的視野及旺盛企圖心,相信在校長領導下,南大璀璨美好的願景,將指日何待。
黃校長表示,本校朝綜合大學方向發展,目前設有教育、人文、理工三個學院,除了教育學院以外,其他學院學系名稱,應將「教育」二字去掉。除了現有三學院外,未來配合七股校區發展,將陸續成立環境生態與能源、水產科技、生態旅遊、數位藝術、戲劇、英美語文等系所,未來視增設系所情形,成立環境生態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成為優質的綜合大學。
面對師培優勢不再,如何提昇南大競爭力,黃校長指出,依教育部政策,本校師培人數在二、三年內將減少一半,加上教師錄取率年年遞減,因應未來發展,應增加其他人才培養,本校已成立戲劇、環境生態、數位學習科技、生物科技、資訊工程、及科技管理等非師培系所,至於原有的師培學系僅一半學生可修教育學程,另一半學生未來就業問題該如何處理,師培學系應思考調整轉型方向,例如教育系三班是否將其中兩班分別改辦諮商輔導學系及傳播學系,是可以思考的方向。另外學系名稱涵蓋範圍太大的學系,如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系、語文教育學系,應思考如何改名或調整,以強化學生畢業後的競爭力。幼教系及特教系面臨師培減半,應如何因應,亦宜儘速規劃。
本校改為綜合大學後,亟須財源挹注,如何開源節流,將是一大課題,在進修方面,除原有師培課程外,應開設專門課程,如EMBA課程,以高階經理人為對象,切合業界需求,與國外知名學府合作,具國際觀及國際競爭力。加強產學合作,由實習輔導處負責規劃,目前理工學院已積極投入,也請教育學院及人文學院努力爭取。目前洽談合作的業界有:臺南科學園區、中國鋼鐵公司、科工區、行政院農業畜產試驗所、南部生物科技中心、農業改良場、水產試驗所臺南分所、烏樹林蘭花研究中心、亞洲蔬菜中心等,期望向產業界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強化本校的教學、研究及服務功能,並擴展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出路。另外本校七股校區建設在即,將儘速成立募款委員會,結合本校教職員工、校友及關心本校未來發展人士力量共同努力,可募捐的項目包含校舍建築、儀器設備、藝術作品、學術講座、獎助學金、工讀機會、義工等。在節流方面,學校在經費上已相當已相當節省,但在空間分配及設備分享使用上應做更好的統整,以發揮其效能。
有關學生反映學校宿舍及研究生自習室不足的問題,黃校長表示,與一般大學相比較,本校學生住宿率算相當高,增加宿舍量,受限於校地,現階段不太可能,可朝協助學生在社區租屋,並改善宿舍品質著手。宿舍擬加裝冷氣,提昇住宿品質。研究生自習室不足問題,與幾年前相比,已獲改善,日後將加強教室使用率統計,在教室門口及本校網頁上公告教室使用情形,使學生可以運用不上課的教室。另外在休憩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增置置物櫃,方便學生置物。學校空間有限,希望大家朝向資源共享之路。
在學術交流方面,黃校長認為,以前簽訂姐妹校合約,若空有型式,而無實質交流,就很可惜。大學要走向國際化,應落實學術交流,加強與姐妹校師生交流,例如:聘請姐妹校知名學者到校演講授課,本校教師經由國科會計劃到合作學校研究、授課,對外招募獎學金,讓學生到姐妹校上課、實習、研究等。同學的畢業旅行可入學時即規劃,預存所需經費,到畢業時至國外考察,以開拓視野,體驗不同的人生。目前本校除與原簽訂姐妹校(如北科羅拉多大學)維持締結關係外,另外正準備與法國知名大學如:里昂高等師範學校、巴黎第四大學、第八大學、尼斯大學、巴黎第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等洽談簽約事宜,其中里昂高師校長即將於十月二十六日到校訪談演講,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亦將於十一月份訪問本校,進行實質交流。
綜而言之,本校改為綜合大學後,將面臨許多挑戰與衝擊,未來要努力方向如下:
一、南大未來將面臨許多競爭,應加強招生宣導,設立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就讀,提高學生素質。
二、院系所轉型,速度要加快,學校規模要適度擴大;學校規模太小,辦學成本太高。預估五年內學生人數增加至六千人,以降低辦學成本。
三、課程改革要快,課程重新設計規劃,不要爭課程時數,要讓課程有彈性,培養多元人才,讓學生有更多選擇。
四、本校應由教學型大學轉型為教學與研究兼顧大學,鼓勵教師投入研究,因為良好的教學奠立在良好的研究上。為達此目的,應儘量減少教師教學負擔,例如:大五教育實習指導制度的改變,以校外具碩、博士資格教師、校長就近指導,不要讓本校專任老師全省奔波。另外進修部課程,可請鄰近專家學者合作上課,不需全由本校教師授課,本校教師教學負擔便可減少,而可更專心一點投入研究工作。
五、希望七股校區建設順利,屆時將辦理說明會,歡迎全校師生、校友及關心臺南大學發展的人士參加,提供意見,讓臺南大學成為國內生態學府,世界知名大學。
黃校長表示,本校朝綜合大學方向發展,目前設有教育、人文、理工三個學院,除了教育學院以外,其他學院學系名稱,應將「教育」二字去掉。除了現有三學院外,未來配合七股校區發展,將陸續成立環境生態與能源、水產科技、生態旅遊、數位藝術、戲劇、英美語文等系所,未來視增設系所情形,成立環境生態學院、藝術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成為優質的綜合大學。
面對師培優勢不再,如何提昇南大競爭力,黃校長指出,依教育部政策,本校師培人數在二、三年內將減少一半,加上教師錄取率年年遞減,因應未來發展,應增加其他人才培養,本校已成立戲劇、環境生態、數位學習科技、生物科技、資訊工程、及科技管理等非師培系所,至於原有的師培學系僅一半學生可修教育學程,另一半學生未來就業問題該如何處理,師培學系應思考調整轉型方向,例如教育系三班是否將其中兩班分別改辦諮商輔導學系及傳播學系,是可以思考的方向。另外學系名稱涵蓋範圍太大的學系,如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社會科教育學系、語文教育學系,應思考如何改名或調整,以強化學生畢業後的競爭力。幼教系及特教系面臨師培減半,應如何因應,亦宜儘速規劃。
本校改為綜合大學後,亟須財源挹注,如何開源節流,將是一大課題,在進修方面,除原有師培課程外,應開設專門課程,如EMBA課程,以高階經理人為對象,切合業界需求,與國外知名學府合作,具國際觀及國際競爭力。加強產學合作,由實習輔導處負責規劃,目前理工學院已積極投入,也請教育學院及人文學院努力爭取。目前洽談合作的業界有:臺南科學園區、中國鋼鐵公司、科工區、行政院農業畜產試驗所、南部生物科技中心、農業改良場、水產試驗所臺南分所、烏樹林蘭花研究中心、亞洲蔬菜中心等,期望向產業界爭取更多的合作機會,強化本校的教學、研究及服務功能,並擴展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出路。另外本校七股校區建設在即,將儘速成立募款委員會,結合本校教職員工、校友及關心本校未來發展人士力量共同努力,可募捐的項目包含校舍建築、儀器設備、藝術作品、學術講座、獎助學金、工讀機會、義工等。在節流方面,學校在經費上已相當已相當節省,但在空間分配及設備分享使用上應做更好的統整,以發揮其效能。
有關學生反映學校宿舍及研究生自習室不足的問題,黃校長表示,與一般大學相比較,本校學生住宿率算相當高,增加宿舍量,受限於校地,現階段不太可能,可朝協助學生在社區租屋,並改善宿舍品質著手。宿舍擬加裝冷氣,提昇住宿品質。研究生自習室不足問題,與幾年前相比,已獲改善,日後將加強教室使用率統計,在教室門口及本校網頁上公告教室使用情形,使學生可以運用不上課的教室。另外在休憩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增置置物櫃,方便學生置物。學校空間有限,希望大家朝向資源共享之路。
在學術交流方面,黃校長認為,以前簽訂姐妹校合約,若空有型式,而無實質交流,就很可惜。大學要走向國際化,應落實學術交流,加強與姐妹校師生交流,例如:聘請姐妹校知名學者到校演講授課,本校教師經由國科會計劃到合作學校研究、授課,對外招募獎學金,讓學生到姐妹校上課、實習、研究等。同學的畢業旅行可入學時即規劃,預存所需經費,到畢業時至國外考察,以開拓視野,體驗不同的人生。目前本校除與原簽訂姐妹校(如北科羅拉多大學)維持締結關係外,另外正準備與法國知名大學如:里昂高等師範學校、巴黎第四大學、第八大學、尼斯大學、巴黎第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等洽談簽約事宜,其中里昂高師校長即將於十月二十六日到校訪談演講,美國喬治梅森大學亦將於十一月份訪問本校,進行實質交流。
綜而言之,本校改為綜合大學後,將面臨許多挑戰與衝擊,未來要努力方向如下:
一、南大未來將面臨許多競爭,應加強招生宣導,設立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就讀,提高學生素質。
二、院系所轉型,速度要加快,學校規模要適度擴大;學校規模太小,辦學成本太高。預估五年內學生人數增加至六千人,以降低辦學成本。
三、課程改革要快,課程重新設計規劃,不要爭課程時數,要讓課程有彈性,培養多元人才,讓學生有更多選擇。
四、本校應由教學型大學轉型為教學與研究兼顧大學,鼓勵教師投入研究,因為良好的教學奠立在良好的研究上。為達此目的,應儘量減少教師教學負擔,例如:大五教育實習指導制度的改變,以校外具碩、博士資格教師、校長就近指導,不要讓本校專任老師全省奔波。另外進修部課程,可請鄰近專家學者合作上課,不需全由本校教師授課,本校教師教學負擔便可減少,而可更專心一點投入研究工作。
五、希望七股校區建設順利,屆時將辦理說明會,歡迎全校師生、校友及關心臺南大學發展的人士參加,提供意見,讓臺南大學成為國內生態學府,世界知名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