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頭背景圖:南大紅樓、鐘樓線稿

南大報導

南大報導是臺南大學師生共同園地,歡迎本校師生踴躍投稿

德國公共行政科學的學科結構研討會-歷史結構取向的研究演講(2007.5.4)

德國公共行政科學的學科結構研討會-歷史結構取向的研究演講(2007.5.4)
歷史新聞
     行政學一向給人有種博大精深、難以了解的學科,行政管理學系特別邀請到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的黃鉦堤教授為大家解開這層神祕的面紗,此次黃教授特別選用自己的文章作為演講教材與主題。希望藉由介紹德國的主流行政學派-法學,讓同學和對行政學有興趣的人能近一步了解行政學的奧妙。
 
     演講一開始,由行政管理學系的系主任-胡蘭沁教授,介紹今天的主講者出場,並大致介紹了黃鉦堤教授的背景,黃教授就讀成功大學工業管理學士班,中山大學企研所以及德國知名大學-史拜爾大學行政學博士,在胡主任的介紹與勉勵後,本次演講正式拉開序幕。

     在介紹德國的主流行政學之前,黃鉦堤教授先大致介紹了一下現今行政學派的分流,其分為三種:行政管理、法學、中國文化。其中台灣以「行政管理」為主流,而本次的主題:德國公共行政科學則是以法學為主軸。黃教授由整體(政經社文的背景)與歷史的層面來加以解釋,他將德國的歷史大致分為七個階段:第一帝國(西元1806年前)、第一帝國至第二帝國(1806-1871)、第二帝國(1871-1914)、威瑪共和(1914-1933)、第三帝國(1933-1945)、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945-1989)、兩德統一至今(1989-)。正因德國的歷史與人文背景,才造就了現今德國行政的主流趨勢,由此可見,「典範變遷的情形應該是以怎麼上就怎麼下的方式出現,而德國公共行政科學偏重行政學的典範的形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即使目前有增強行政法的調控功能及增進行政部門的經濟性等要求,但短時間內,此一典範應維持不變。」

     除介紹德國公共行政的演變由來外,黃鉦堤教授還提到了台灣目前的三個行政危機與困難。第一:台灣行政學並非發展自本土或是專屬我國政經社文的行政學,相反的,台灣的行政學是「拼盤」,所以無法切合台灣的需求和社會背景。第二:公務員的價值脫序問題,這可能是因為我國的社會背景與行政論理關係造成,例如:官僚派系、本位主義與派系等。第三:即是行政學的國科會補助過少,而這一點已漸漸改善。黃教授認為,語言能力只是人類的第二語言,人的想法、內涵與實力才是人類的第一語言。

     此演講雖為學術性,但是因主講者的幽默與智慧,而將這一場演講變的更為生動與有趣。如果對行政學或管理學有興趣的人或是對這場演講意猶未盡的同學,行政管理學系將於五月二十三日舉辦「二十一世紀的行政管理與政策發展」研討會,如有興趣者可至行政管理學系網站查詢與報名。

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