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大數位學伴以無界流動的教育力量 為偏鄉孩童拓展學習機會

本校執行的教育部數位學伴計畫,已邁入第三個年頭。透過線上遠距教學的方式,突破地域的限制,實現知識的無界流動。在數位科技的助力下,該計畫讓偏鄉地區的孩子們接觸到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讓大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並透過一對一互動,激發學習熱情與夢想。

南大校友林家文聽障澳網摘金 迎戰東京聽障奧運

本校校友林家文在2025澳網聽障錦標賽中再創佳績,勇奪女子雙打金牌及女子單打銅牌。她刻正全力備戰11月於東京舉行的第25屆聽障奧運,期許在國際賽場上持續為臺灣爭光。林家文的卓越表現,也讓臺南大學由衷感到與有榮焉。

南大視設系實力大放異彩 榮獲生肖設計比賽優選

本校藝術學院設計碩士班學生李嘉恩,在「2025有蛇有得生肖圖像設計比賽」大專組中,以創意作品「福蛇福袋」榮獲優選佳績。該作品以新年氛圍為主題,巧妙結合生肖文化與現代設計,呈現出可愛且充滿親和力的角色造型,深受評審青睞。此次比賽由高雄文化設計發展協會主辦,匯聚全國優秀設計,李嘉恩同學以作品的創新表現獲得肯定。

十年同行 南大應數系與南河國小師生共築實驗教育之路

本校應用數學系自10年前起,便與苗栗縣公館鄉的南河國小展開深度合作,見證並參與這所學校的教育創新與變革。陳致澄教授每月定期前往該校,與教師們共同準備數學領域的混齡教學課程,並進行課堂的實地指導,推動教育的發展與實踐。

南大林玫君教授三十年耕耘 奠基臺灣戲劇與美感教育

本校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林玫君教授深耕戲劇與美感教育逾三十年,曾任臺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不僅推動臺灣戲劇教育學術發展,更帶領「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讓臺灣的美感教育向下扎根、向上延伸。她於1992年取得美國亞歷桑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後返臺任教,專注於戲劇教育研究,並在亞洲華人地區率先出版戲劇教育專書《創作性戲劇理論與實務》。2023年更榮獲第10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獎,印證其長期在藝術教育領域的深遠貢獻。

南大王婉容教授榮獲2024年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 推動應用戲劇與地方文化跨域發展

本校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王婉容教授,長期致力於創新且富有實驗性的應用戲劇發展,積極將藝術與社會實踐結合,並引領地方文化的深度探索與呈現。今年她榮獲2024年「第11屆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教學傑出獎」,此獎項由各大團體、法人及學校推薦,經教育部實地訪視及評選,表彰王教授對藝術教育的深入推展與具體貢獻。

細胞訊息傳遞教學實踐 南大張翠玲老師榮獲教育部遴選肯定

教育部近日公布「112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名單,從超過1,600件計畫中,遴選出148件優秀計畫。本校生物科技學系張翠玲老師的計畫「1994與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與化學獎—從G protein、KEGG資料庫、途徑動畫圖到critical target—導入細胞訊息傳遞EMI課程」獲此殊榮,展現卓越的教學成果。

南大榮獲教育實習績優獎多項殊榮 展現師資培育實力

本校在113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中展現卓越成果,多位師生表現優異,榮獲多項獎項,為校爭光。教育學系畢業校友許睿宇獲得「實習學生優良獎」,而由國語文學系鄭憲仁教授帶領的團隊更摘下「教育實習合作團體同心獎」,充分展現出團隊合作的價值與凝聚力。這些優異成就於本(11)月11日教育部主辦的「113年度教育實習績優獎及教材教法論文獎勵頒獎典禮」上接受表揚。

南大獎勵教學績優 四位教師表現亮眼 教育系與生態系獲殊榮

本校教務處為提升教學品質,表彰教師的專業精神與貢獻,近日舉辦「教學績優系所暨教學績優教師遴選」活動。本次評選中,教育學系與生態暨環境資源學系榮獲「教學績優系所」殊榮,生物科技學系丁慧如教授、行政管理學系王光旭教授、諮商與輔導學系吳麗雲教授,以及特殊教育學系陳英豪教授則被評選為「教學績優教師」。

從校園到職場 南大校友紀緯明教導學弟妹極大化個人價值

本校通識教育中心於10月29日舉辦博雅教育講座,特別邀請經管系105級校友紀緯明回校,與師生分享「從校園到職場,極大化個人價值」的心路歷程。紀緯明學長現為倫元投顧公司證券分析師,曾任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並具備國立臺南大學經營與管理學士、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碩士等學歷背景,亦曾於上海交通大學進行交換學習。